长征中的红军各部队分别有多少人,最后又有多少人到达陕北?

在湘江战役前,红一方面军的部署是:红1军团和红3军团作为主力军团,分别担任左右两侧的前卫,中央则由军委第一纵队与第二纵队组成。红8军团保护军委纵队的左翼,红9军团保护右翼,红5军团则担任总后卫。

然而,在湘江战役中,红军遭遇了惨重的损失。由于桂系白崇禧的策略,国军湘江防线出现了100多公里的空隙,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快速过江,但由于军委纵队的辎重过多,行动迟缓,错过了最佳机会。最终,红军的总兵力从接近10万人减至不到4万人,许多师几乎全军覆没。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,红一方面军的兵力已降至37000人。

1935年6月,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,红一方面军的兵力降至约20000人。此后,因张国焘的分裂行为,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组成了陕甘支队,并开始北上。

陕甘支队的总指挥为彭德怀,编制包括三个纵队:第一纵队(林彪指挥)、第二纵队(彭雪枫指挥)、第三纵队(叶剑英指挥),共有约14000人。支队在到达陕北时,人数已不足7000人。

红二方面军则在1936年7月正式组建。它由红2军团、红6军团以及红四方面军的力量合并而成。红6军团最初由红十六军改编而成,经历了许多波折后,最终于1935年开始与红2军团一同进行长征,兵力总数约为17000人。

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较为复杂,分为两次进行。第一次是在1932年10月,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,向川陕苏区转移,约有20000人。第二次是1935年4月,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战役后开始了全面长征,此时的总兵力为80000多人。

1935年6月,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,此时红四方面军兵力已降至40000人左右。经过与红二方面军和红六军团的会师,红四方面军的总兵力最终为42764人。

红25军则起初以2980人的兵力,从河南罗山县出发,逐步向陕北推进。经过一系列战斗后,红25军加入了红一方面军,成为其一部分。

在长征的最后阶段,红一、二、四方面军于1936年会师,至此,红军总兵力为54300人。长征结束时,红一方面军、红二方面军、红四方面军、红二十五军的部队总兵力合计68000人,而红一方面军的实际人数约为15000人。相对于出发时的86859人,红军的损失超过了五分之四。

参与长征的红军战士,后人称之为“老红军”,许多在解放军部队得到军衔时,都是少校以上。那个时代有句俗话叫“红军不下校,抗日不上将”,意思是老红军的军衔普遍较高。此外,参加过长征的女性战士,如邓颖超、康克清等,在党内被亲切地称为“老大姐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