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盘古大陆上的代表昆虫是一种超级蜻蜓,它被称为巨脉蜻蜓,翼展长达75厘米而且还是食肉性的,地面的沼泽和森林里还有长达数米的马陆,而这一切都起因都来自于石炭纪超标的氧含量。
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穿越到石炭纪,那么其实就相当于进了一个高压氧舱,精力水平会比现在高一大截,因为现在空气中的氧含量是21%,而石炭纪的氧含量高达35%,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氧气循环系统的昆虫们,只能通过气管摄入氧气,在这种情况下昆虫们就开始向大体型演化了,最终造就了相较于今天的超级昆虫。
而石炭纪的名字来源,则是因为古代森林衰退后形成了广泛的煤炭床,这些煤炭床是我们今天的主要能源之一,而且石炭纪见证了第一批种子植物的进化,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样化的生态系统。
不过随着石炭纪的发展,地球的气候开始从温室气候转变为了冰河时期,也就是温度显著性降低后的状态,甚至于南半球都开始产生冰盖了,这种变化导致大型昆虫开始死亡并灭绝,而且没有更高水平的氧气来支持它们的体型,所以这些巨型昆虫无法生存,较低的氧气水平和更干燥的气候,为较小的昆虫创造了更适宜的栖息地。
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巨型昆虫的狩猎,爬行类乃至于哺乳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演化空间,后期恐龙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,不过生物的进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后来的恐龙虽然辉煌,但并没有小到最后,因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,灭绝了全盛期的恐龙。
理论上来说,恐龙中的伤齿龙是有机会产生出高等智慧文明的,因为它们的大脑很发达而且是群居特性,前肢也很发达,不过历史没有如果,毕竟没有恐龙的灭绝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。
总体来看
石炭纪的巨型昆虫时代,为我们提供了对地球古代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独特视角,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物和环境条件,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,还能够对当前的环境变化有更深的认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